本周观点
4月下旬开始,华北玉米价格涨幅明显加大。华北地区是产消平衡区,年玉米产量和消费量均在1亿吨左右,本地生产仅能满足本地加工使用。由于上市初期华北玉米价格大幅下跌,导致华北玉米外流较大,并且华北与东北产区价格长时间倒挂,前期东北玉米补充较少,多以消化本地玉米为主。4月底农民手中余粮已经出售完毕,粮源集中于贸易企业手中。进入5月份,随着本地玉米逐渐消化,华北产区玉米缺口开始显现,需要外输玉米补充本地供应,有提价吸引粮源的需求。叠加供需偏紧后,本地贸易企业看涨预期较强,出现一定惜售心理,进一步推高玉米价格,尤其以玉米消费量最大的山东地区价格涨幅最为明显。
五月东北玉米市场价格明显上涨
5月7日,黑龙江东部佳木斯企业新粮挂牌价2100~2120元/吨,中部绥化地区企业新粮收购价2160~2200元/吨,周环比上涨40~80元/吨,月环比上涨100~150元/吨;吉林玉米收购价2100~2140元/吨,周环比上涨30~50元/吨,月环比上涨70~100元/吨;辽宁玉米收购价2140~2160元/吨,周环比上涨30~40元/吨,月环比上涨40~50元/吨,同比均下降50~150元/吨。
本周,东北地区玉米价格均出现明显上涨。一是农户手中余粮见底,市场缺乏农民售粮补充。按照往年习惯,4月份是传统的自然干玉米上市期,但由于过去两年价格回落,自然干玉米出售收益不如潮粮食,自然干篓子粮供应也少于往年。据国家粮油信息中心估算,截至5月8日,东北三省一区售粮进度为98%,农户余粮出售完毕。二是4月下旬开始,期货价格大幅上涨,激发贸易企业看涨心态,存粮成本提高推动玉米价格上涨。5月7日,DCE玉米2507期货价格报收2367元/吨,比4月下旬低点上涨87元/吨。三是进口玉米及其替代谷物数量明显下降,同时我国对美加征反制关税,预计进口量可能进一步下降,国产玉米饲用需求明显增加,年度玉米市场供需偏紧格局开始显现。后期多重利好因素仍然持续,预计价格仍将维持稳中有涨态势。